在無痕山林的原則中,『適當的處理人類廢棄物』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準則。在台灣,對於一般垃圾帶下山的觀念是比較熟悉的,不過對於大便的處理就相對不熟悉,這篇文章就跟大家介紹兩個主要的處理方法 - 貓洞以及大便袋。
對於大便和環境的需要修正的基本觀念
- 大便是自然的產物,對環境沒有衝擊?
如果我們吃的東西都很健康,這個假設是對的。不過目前我們吃的東西太多人工加工的東西,大便也含有很高的鹽份和油脂,以及人工添加物,因此對於動植物是有負面的衝擊的。- 大便會自然分解,所以埋起來就沒事?
- 衛生紙會自然腐化,所以可以留在野外?
不令人喜愛的小白花 |
貓洞 (Cat Hole)
貓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處理方式,就是挖一個洞,把大便埋起來。不過貓洞的主要限制就是需要充足的水氣氧氣及微生物,因此下面是貓洞使用的時機:
- 天數較多的活動
- 非高海拔環境
- 非乾燥環境
- 溫度不會太低(結冰或下雪)
流程如下:
- 準備東西:先將下列需要的東西帶好
- 貓鏟(可以用營釘取代)
- 乾洗手
- 衛生紙和夾鏈袋
- 找好地點:盡量遠離水源,需要找安全的地點,避免墜落風險
- 挖洞:洞的大小深度約15公分,直徑也是15公分,請注意,洞的深度不是越深越好,事實上過深的洞會減緩分解的速度。市面上有販售貓鏟,大多數的長度都在15公分,可以直接比對。
- 大便:請注意要瞄準,有使用衛生紙的話,請裝在不透明夾鏈袋帶回來。
- 將洞蓋回:將挖出來的土覆蓋回去,並在表面上覆上附近的落葉,讓外觀是看不出來的。
- 清潔:使用酒精棉片或是乾洗手把手清乾淨
大便袋 (Poop Bag)
大便袋又稱排遺袋,這算是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大便處理方式,不過是近年來主要無痕山林推動的大便處理方式,就是將大便帶下山。大便袋主要包含兩個袋子,一個的小型垃圾袋以及一個不透明的夾鏈袋,早期我是使用現成的Montbell大便袋(如下圖),現在也還有在賣。除了夾鏈袋和塑膠袋以外,還包含了一包液體吸收劑,可以讓大便不會濕濕的。
我(Sam)在2017年在美國冰河受訓時,也有用過另一款大便袋,基本上是一樣的,不過裡面還有包含衛生紙和酒精棉。
不過在使用一兩年後,發現其實不需要特別買現成的大便袋,另外再製造垃圾。只需要將平常會使用到的不透明夾鏈袋包裝留下來,在加上其他的東西就是一個好用的大便袋了,下面是我自己準備的大便袋。
自己準備的好處是不需要另外買,很好準備,也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。如果對味道或是水份有顧慮的話,也可以放一些貓砂或是木屑。
使用大便袋的好處:
- 沒有地形選擇問題:例如在岩石較多的環境,挖貓洞是相當辛苦的。或是在溯溪時要遠離水源就相對來的困難,這時後使用大便袋就會相當方便。
- 多重使用:大便袋除了裝大便以外,沒有使用的話還可以裝使用過的衛生棉或是醫療廢棄物。如果大便沒有很多的話,也可以多個放進一個夾鏈袋內。
大便袋使用方式:
- 將夾練袋的東西都拿出來。
- 將內部的小型垃圾袋打開來,記得開口向外捲,最後會比較好處理。
- 大便在小型垃圾袋內,衛生紙和其他垃圾也放進去。
- 稍微將空氣擠出來(可以減少體積也會減少被壓開的風險)
- 打單結密封,放進夾練袋。
- 攜帶時建議跟食物分開,如果會擔心洩漏問題,可以另外放在防水袋再放進背包。
- 回家後直接當一般垃圾丟掉。
選擇貓洞還是大便袋?
一般來說,除了低海拔植被豐富的地形外,現在我們都會建議使用大便袋,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目前從事戶外活動的人口密度太高,貓洞已經無法被自然環境所負荷,特別是在台灣的高山上,我們都會建議使用大便袋,因為除了水氧及微生物不足外,石頭也是個很難挖洞的因素。
不過如果是在中低海拔,野外天數多,人數多時,可以選擇使用貓洞。但要記得只有大便是可以掩埋的,其他的東西例如衛生只是必須要帶出來的。
對我來說,因為即使用貓洞還是需要帶密封夾鍊袋,所以我目前都會選擇直接帶大便袋,會比較方便,另外是在很多技術活動,例如攀岩或是溪降,面對的都是岩壁,根本沒有挖洞的選擇,因此我會使用大便袋。
環境友善的大便 - 選擇適當的食物
事實上大便的處理要先從食物下手,在準備食物時就要避免過度油膩或是高鹽份的食物,並精確控制食物的數量,才不會有很多的大便"產出"。
出發前,先處理大便!
對於短天數行程,現在的作法都是當天早上再家裡或是登山口附近的廁所就上完大號,這樣事實上是最方便的作法。
Sam Yang
ZA Senior Instructor
LNT Master Educat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