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ZA裝備評價] 背包應該買多大?

這幾乎是每年都在討論的問題,為了集中焦點,在這篇文章,我們只討論"容量"不討論"設計"。在討論之前,先來個結論好了

Sam 的建議 " 選容量比較小的! "

故事就要從這裡開始...

在當年開始登山時(請不要問何時...),我還不懂任何的戶外技術,就是有個很有衝勁的爸爸,還有一個很精省的媽媽。所以現在所謂很瘋狂的輕量化方法,當時在知識不足的狀況下,都用身能去試過了,我只能說這是個修練的過程,建議大家還是先上過課,請勿自行模倣...

回到正題,我用的背包容量的歷史

110 L → 95 L →  50 L

先從不懂事的時候開始,我用的是黃埔大背包,不確定精準容量,大概是在120L到110L左右。為何需要這麼大的背包? 因為通常我需要背兩個睡袋和一個帳篷,睡袋就是大賣場的鋪棉睡袋,還有一個大賣場帳篷。這個包跟舒適是扯不上關係的,就是一個超大的背包,這個背包是我爸買的,我還記得價錢是200塊! 是台幣歐,不是美金。這個包就是一個大袋子加上肩帶,沒有任何的揹負系統。由於實在是太不舒服了,我之後自己縫了一組腰帶。這個包我用來爬了我目前80%的山。



再來到大學之後,開始學習正規的背包健行技術,大概大三或大四,請我的導師Ben從美國帶了當時的傳奇背包Dana Designs - Terraplane。這個牌子就是現在Mystery Ranch 神秘農場的前身,容量是95L。使用之後,整個覺得登山從黑白變彩色,覺得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棒的背包。當時買這個包的目的是想去美國參加30天的戶外課程,雖然最後還是沒有成行。不過Terraplane變成了我的主力背包, 我用了大概6-7年,戶外也開始從休閒的興趣,轉變成指導員的角色,這段期間輕量化也開始流行,雖然已經竭盡所能減重,但包包還是保持3.3公斤。



由於活動性質也逐漸由一般登山轉變為技術攀登,因此主要活動天數大多會在5天以內。開始想要買一個輕量化背包,不過當時對我來說高級背包真的超貴的(其實現在也是),因此遲遲沒有下手。一直到五年前,輕量化大廠Golite宣布要倒閉時,趁著清倉買了一個50L的Quest,這個包目前還在服役中,是我登山的主力背包,雖然不是超級輕量的包包,但也算重量不錯的背包,重量大約是1.6公斤,跟之前相比整個就少了1.7公斤,整個就少了一個睡袋的重量! 這次就真的超級有感,所有的行程都覺得超好用了! 包含之前我去美國受冰河及冰攀訓練的6天課程,我都是帶這一個。



到底背包要買多大?

現在一般性的建議,除非有經常性超過15天的非技術性行程,或是超過的10天的技術性行程,背包容量請選擇50公升以下。近年來高揹負系統的背包,類如Mystery Ranch又開始流行,由於其優秀的揹負系統,當大家不自覺得就想要買大一點,因為這樣背起來也不會覺的有差太多,而且在山上會很舒服。但事實上,身體和土地所承受的重量還是比較多的,只是分佈比較好,因此即使是使用高揹負系統的背包,也不應該買容量過大的型號,以減少對身體及自然的衝擊。

但是就不夠裝?

這其實是很大的迷思,也是在基礎登山中很重要必須學習的觀念 - 不是不夠裝,而是裝不好。之前就我自己去美國受訓的狀況,由於是技術攀登訓練,東西真的帶超多的,下面是我受訓時帶的主要的東西。

  • 技術登山鞋
  • 接近鞋
  • 技術冰爪
  • 1.5公斤羽絨睡袋
  • 兩件羽毛外套
  • 一件Soft Shell化纖外套
  • Thermarest Pro lite 充氣睡墊
  • Hillerberg 兩人帳
  • 攀岩吊帶
  • 技術裝備(確保器、扣環、冰錨栓)
  • 一支技術冰斧
  • 一支行進冰斧
  • 安全帽
  • 一週的食物
  • 攻頂爐
  • 個人鈦鍋
  • 頭燈
  • 備用襪
  • 1.5L + 0.5L 的水瓶
  • 急救包

除了技術登山鞋以外,其他的裝備裝進了50L的背包裡了,因此在一般的行程中,我的背包幾乎只用到三分之二的容量。有人會覺得我都會用很貴的裝備,所以可以用容量比較少的背包。但事實上,我並不是極度輕量化的人,裝備也不是頂級的輕量化產品。但是我會在每一次的行程都會對裝的東西進行檢討,而在下一次進行優化。

因此如果背包太大,就不會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,就像我使用95L的背包時,就不會想裝不下的問題,而是一直想說要多帶什麼。也就會經常攜帶一些不需要的東西,這樣不僅僅會對環境造成衝擊外,也對背包健行的技術提升有影響。


[2018] Sam 登山背包容量大小建議
  • 一般: 45L~55L 
  • 進階: 35L~45L
  • 高級: 25L~35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