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閱讀前注意事項 ]
文中技術內容,若無經過專業訓練,
請勿自行進行操作,以免發生意外 !
繩索操縱系統是溪谷探險的核心技術之一,由於應用情境不同,會有許多不同的架設方式。
架設前須考慮下列的項目:
- 前進效率 : 長距離垂降、短距離的地形通過、是否人數很多、繩索回收難度?
- 救援方式 : 當人員遇到問題時,是要選擇下放人員或是利用救援繩進行救援?
- 墜落風險 : 是否墜落風險高,如果有深潭且高度不高,這樣的風險就較低。
- 無痕架設 : 這在英文上是叫Ghosting,就是像鬼一樣,來無影去無蹤,不留下任何 架設過的痕跡,也就是無痕溪谷的概念。一般來說,Ghosting會牽涉到 比較高的風險,因此只建議受過較高層級訓練的人員使用。因此在使用 前,一定要先在安全的區域進行練習,並清楚其架設限制。接下來的 說明,如果是屬於Ghosting技術,會在前方標註[Ghosting]。

使用這個方法要注意幾件事情。
- 繩尾一定要打結,兩端各打一個結或是綁在一起都可以,以避免繩尾脫出。
- 在水流較強的狀況不建議使用,因為繩長不好控制。
- 注意雙繩繩索管理,避免壓繩而導致無法回收的狀況。
由於摩擦力的關係,會變得相當難拉下來,或是拉不下來的狀況。
因此較適用於短距離通過地形使用,在長距離的狀況下,建議使用捨棄垂降環或是耳片。
繩結阻塞法 (Knot Blocking)

在應用這個方法時,一般會打上八字繩環,利用繩結做為阻塞用,而將八字繩環使用快扣或扣環也掛入固定點。
這個時候就是兩繩獨立的系統,可進行兩端交替垂降的設置,這個模式下,在團體人數多的狀況,可以大幅提升下降效率。
但即使是沒有要進行交替垂降,也一定要製作八字繩環,以避免阻塞失效的情況。
並不建議同時兩端都進行垂降,因為這是固定系統,因此需要另一端來做為救援繩。當垂降者有問題時,上方即可選擇垂降進行救援或協助。
最後一人也是使用單繩垂降,不過在垂降前要將八字繩環端的扣環扣入垂降繩,一方面可以避免雙繩糾結問題,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繩結穿過的情況。
這個方式在多繩距攀岩中也會用到,但要提醒大家的是,建議是使用連接環而不是扣環,原因是因為繩結大小問題。過去就曾經發生只用繩結阻塞,而沒有做備用八字環,並使用扣環的狀況,在垂降中途,繩結通過扣環而導致垂降墜落。
最後一人也可選擇雙繩垂降,但需要注意繩索管理問題,避免導致長距離無法收繩的狀況。
進階的使用是結合回收繩,僅利用主繩端來進行垂降,這樣就可以利用整個繩長進行垂降,但要注意的是,這時就無法利用回收繩端進行救援,並不建議未受過訓練的朋友這樣做。
扣環阻塞法 (Carabiner Blocking)
這個方法在原理上,跟繩結阻塞法是相同的,做法就是在扣環的長軸上打上雙套結,利用扣環進行阻擋。
好處是需要繩長極少,只需要雙套結的長度,回收方式就是將扣環扣回垂降繩。雖然可以將阻擋用的扣環扣回固定點中,做為雙繩獨立系統,要注意扣環會轉呈側邊受力的狀況。
與繩結阻塞法相比,這個方法就是比較方便使用、使用的彈性比較小,但是可以避免拋繩垂降的滑動問題,也可以應用於搭配回收繩的長距離垂降應用,不過與繩結阻塞法相同,建議固定點是使用連結環而不是扣環,最後一人也必需將扣環扣回垂降繩,以免阻擋失效的狀況。

這個組合是最基本的繩結技術,因為應用廣泛,而且不需要另外加裝置,所以不論是登山、攀岩、溯溪、溪谷探險、救援,都是需要會的基本系統。
設置方式是先做好雙繩垂降架設,再將其中一股打上義大利半扣,再打上驢子結,這裡要注意,驢子結應該緊接著意大利半扣,避免完成後,會有一段滑動距離,最後再打上單結做第二確保。
當垂降者發生問題時,先將確保端打上第二確保繩結,例如自動煞車結或是普魯士結,再將單結及驢子結解除,轉換成下放模式,反過來也可以轉回固定繩索。
這是相當重要的繩結組合,優點是不需要任何裝置,而在上方確保時,在確保方向上也比較好操作,但缺點是下放期間,繩索會發生扭轉,這時侯可能會發生繩索卡住的狀況,,避免發生這個問題,可以在下放期間盡量保持垂降端與確保端平行。
這是相當重要的繩結組合,優點是不需要任何裝置,而在上方確保時,在確保方向上也比較好操作,但缺點是下放期間,繩索會發生扭轉,這時侯可能會發生繩索卡住的狀況,,避免發生這個問題,可以在下放期間盡量保持垂降端與確保端平行。
石頭結也是相當快速的繩結之一,打法是先做好雙繩垂降設置,再將雙繩打上單結或八字結,但是設置為活結,最後利用有鎖扣環來固定繩結。
此時即為雙繩獨立操作,可做兩繩獨立垂降,當一端垂降時,另一端可進行垂降準備,但不建議同時進行垂降,因為這樣會導致在一端發生問題時,另一端無法進行處理的情況。
最後一人,先做好雙繩垂降準備,再解除扣環即可。
此時即為雙繩獨立操作,可做兩繩獨立垂降,當一端垂降時,另一端可進行垂降準備,但不建議同時進行垂降,因為這樣會導致在一端發生問題時,另一端無法進行處理的情況。
最後一人,先做好雙繩垂降準備,再解除扣環即可。
這個系統的好處,是架設或解除都相當快速,也可進行雙繩獨立操作。
要特別注意的部分,扣環除了活結的部分外,一定要扣入繩結上方兩繩之間,不然有可能發生受力後繩結失效的問題。
要特別注意的部分,扣環除了活結的部分外,一定要扣入繩結上方兩繩之間,不然有可能發生受力後繩結失效的問題。
八字環阻擋法(Figure 8 blocking)
八字環是最容易取得的裝置之一,也是溪谷探險相當普遍的裝置。
八字環阻擋法是先將繩索做拋繩垂降設置,再將要阻擋的一端將八字環做標準垂降設置,將繩索回穿扣回,最後再用快扣加有鎖扣環,扣回固定點。
最後的扣回是避免繩索脫出裝置。
八字環阻擋法是先將繩索做拋繩垂降設置,再將要阻擋的一端將八字環做標準垂降設置,將繩索回穿扣回,最後再用快扣加有鎖扣環,扣回固定點。
最後的扣回是避免繩索脫出裝置。
當垂降端發生問題時,先完成第二確保,例如自動煞車結,再將扣回部份解除,轉換成下放模式。
這個方式的好處是架設方便,也可以快速轉換成下放模式,或是從下放模式轉換成固定模式,但缺點是需要多一個裝置。
在設置時,要注意繩索不要被夾住,另外,使用細主繩時,有滑動的可能,建議在釋放前,先打上停止結做為第二確保。
[Ghosting]
小提琴棒(Fiddle Stick)
小提琴棒法的架設方式非常簡單,就是先完成石頭結,再將固定用扣環取代為固定用的棒子,這個固定用的棒子需連接回收繩。當完成垂降後,利用回收繩將棒子抽出即可。
這個技術的好處就是簡單,如果有等長的回收繩,可以使用將近整條繩索長度。缺點就是有脫出的風險。
但是在使用上必須要注意幾個事情
1.棒子本身要夠堅固,而且夠長,但是不能太厚,一般的木棒,抽出後會形成繩圈,
而一抽繩有可能造成繩圈卡住的狀況,反而抽不下來,因此,棒子會像尺的樣子,
也有廠商製作專用的固定棒。
2.由於主繩鬆動的話,會導致固定棒鬆掉,因此建議使用在沒有中間平台的垂降。
3.垂降路徑是否有可能左右移動,而導致回收棒與其他物體發生碰撞,而導致棒子脫出
系統失效。
[Ghosting]
繩圈-小提琴棒(Coil - Fiddle Stick)

因此就有人開發出改用繩圈,來取代棒子的功能,作法就是將繩子作多圈的的環繞,由大圈到小圈,當拉繩時,繩圈會依序被拉開,這樣除了不需要另外的棒子外,也可以降低因為滑動而產生的風險。
但有另外一個問題是,當做回收棒的繩圈有可能會因為糾結反而會卡住,因此在設置時,要將繩圈理好繩。而且這個系統需要浪費相當多的繩長在做固定的功能。
[Ghosting] 花邊結 (Macrame)
這應該是目前比較多人知道的方法,也就是類似雛菊練的打法,將雙繩對摺後,繞過固定點,從對折的位置開始打雛菊鍊,要交錯打5次以上。
從垂降端垂降後,交錯拉動垂降端和回收端就可以鬆掉整個系統。這個系統要特別注意正確的繩端進行垂降,不然會在受力之後鬆掉,系統就失效了!
要注意每一個繩圈都要打緊,最後一個繩圈需要留一個前臂以上的長度,並且在垂降時,要確保回收端沒有受力,特別是中間系統會鬆掉的狀況,例如有平台的狀況。
這個做法可以避免因摩擦力過大,而導致無法回收的狀況,不過由於回收端有可能會在垂降過程中拉扯開,因此,如果在比較困難的垂降,例如有強勁垂直水流的狀況,不建議使用這個模式。
下面是由Rope Lab 所做的測試影片,主要是要強調當回收繩受力時,即使是在垂降中,也是有可能會失效。
[Ghosting]

這是活結的應用,好處是不需要回收繩,也不需要另外做固定點,一般認為比花邊結(Macrame)有比較好的安全性。
作法就是先將繩子做一部分對摺,將對摺部分繞過固定點,並將垂降端打上三個繩圈,並把對摺部分穿過三個繩圈拉緊後就完成點,使得回收端與垂降同側,這樣才能避免因夾繩而無法回收的狀況。
[Ghosting]
雙環阻擋系統 (2 ring blocking)
這個方法的優點是主繩回收成功率很高,安全性也沒有問題。
但缺點是需要另外一條回收繩,而且拉下來的過程中,雙環有可能卡住這時就只能捨棄整個系統,或是把回收繩拉斷。
另外這不是雙主繩獨立系統,當發生問題時,是可以用回收端來進行,不過這是進階技術,不建議未受過訓練的朋友使用。
可以結合八字環阻擋,來形成可釋放系統。
[Ghosting] 大小環阻擋法 (Friction Saver)
這是在攀樹上標準使用的技術,架設方式就是一個扁帶的兩端分別綁上一個小環和一個大環,大環的大小一定要比主繩打上繩結後來的大,小環則反之。
接下來就使用雙環阻擋法的方式進行垂降,當所有成員都完成垂降後,將垂降端打上一個收尾結,拉動回收端將繩索拉下來,當垂降端的到達系統時,繩結比大環小,
因此會穿過大環,接下來就會被小環擋住,這時候就會將整個系統一起回收下來。
這個方式看似完美,但事實上有蠻大的風險,也就是在回收時卡住的話,會陷入動彈不得的狀況,因為不知道卡住的狀況,所以也不能冒險沿繩上升處理。
也不能像雙環阻擋系統,如果卡住,頂多就是捨棄回收繩,因此這一個方式比較適合固定點狀況單純,回收時風險較低的狀況。
[Ghosting] 大小環阻擋法 (Friction Saver)
這是在攀樹上標準使用的技術,架設方式就是一個扁帶的兩端分別綁上一個小環和一個大環,大環的大小一定要比主繩打上繩結後來的大,小環則反之。
接下來就使用雙環阻擋法的方式進行垂降,當所有成員都完成垂降後,將垂降端打上一個收尾結,拉動回收端將繩索拉下來,當垂降端的到達系統時,繩結比大環小,
因此會穿過大環,接下來就會被小環擋住,這時候就會將整個系統一起回收下來。
這個方式看似完美,但事實上有蠻大的風險,也就是在回收時卡住的話,會陷入動彈不得的狀況,因為不知道卡住的狀況,所以也不能冒險沿繩上升處理。
也不能像雙環阻擋系統,如果卡住,頂多就是捨棄回收繩,因此這一個方式比較適合固定點狀況單純,回收時風險較低的狀況。
Jester 雙繩獨立釋放系統

但如果採用Jester就可以達到雙繩獨立,且可進行釋放的目的。
通常這個系統,會應用於大團體的狀況,也就是在一人垂降時,另一人可進行準備,但不是同時垂降,因為同時垂降時,就無法達到釋放的功能了。
這個系統會用於雙孔盤狀確保器。
例如: Totem (Rock Exotica), ATS (Sterling Rope), GiGi (Kong), OVO (Camp)...。
使用方式就是使用專門的確保器在架設完,使用其中一端進行垂降。
但此系統有滑動顧慮,因此須在確保端打一個繩結做確保。當開始垂降時,另一端可開始進行準備確保。當垂降者發生問題時,確保者有兩個救援選項,一個是進行下放,另一個是用確保端進行垂降,接近垂降者後,協助問題處理。
這個系統的好處就是彈性很高,架設也蠻容易的,但缺點就是需要另一個確保器。這個做法很適合大團體的垂降,救援選項多,也可進行雙繩同時垂降。
[ 版權宣告:文中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及照片,均屬ZA 垂直探險工作使所有,請勿複製或未標示出處轉載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