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階段 : 有志成為戶外指導員
ZA訓練制度的第一階段,就是意願,首先要先認知到指導員是個專業工作,而不是帶朋友出去玩,自己也可以玩。後者是大家對戶外工作者主要誤解的一部分。指導員主要的工作就是指導,而不是玩。這看起來很像是廢話,但確是再真實不過了。
而除此之外,戶外指導又有更複雜的的因素包含在其中,因為必須要兼顧所有人的安全,也必須要達到教學的目的,因此建議先建立足夠的野外經驗,跟資深的工作者諮詢之後,再決定是否開始訓練。
由於指導員的第一個重要責任,就是負責自己及學員的安全,因此基本野外急救訓練是一般性的基本要求,我們要求在開始見習之前,必須完成兩天16小時以上,國際認證(SOLO, WMA, WMI)的野外急救課程。
而在ZA另一個強調的部分就是無痕山林的觀念,因此成為見習指導員之前,也必須完成無痕山林的種子教師訓練。最後一塊就是野外生活能力,也就是基礎登山課程。當完成這三項課程之後,再加上70天的野外日經歷,最後,我們會經過指導員會議討論,主要是評估未來是否有能力成為指導員,討論完成之後,就是正式成為ZA的見習指導員了!
ZA指導員的核心技術:野外急救、無痕山林、基礎登山訓練
總共訓練時間是7天,時間其實不長,但實際上,我們會考慮候選人之前的經驗,因此完成這三項課程並不等於可以成為見習指導員,一般來說,候選人都有三年以上的戶外經驗。
第二階段 : 見習指導員
![]() |
AMGA 單繩距攀岩指導員課程 |
見習指導員期間,我們會進行專業技術及風險管理上的訓練,在這一階段,見習指導員除了跟課見習外,更重要的是累積戶外經驗,以及進行大量的戶外訓練。在經驗部分,我們要求必須達到20個野外週經歷,也就是140天的野外經歷,而專業技術上,需要完成一項以上進階專業技術訓練,在ZA進階專業訓練如下:
- 攀岩:單繩距攀岩指導員課程
- 溪谷:高級溪谷探險
- 登山:冬季技能登山課程
而若是要擔任溪谷探險的助理指導員,還須另外取得激流救援第一級的認證。當見習指導員完成以上的要求的時候,我們會進行指導員會議,討論是否晉級助理指導員,這一階段我們評估的是專業技術能力以及在壓力環境下的表現,當通過評估之後,可正式晉升為助理指導員。一般來說這個期間大約需要兩到三年。
第三階段 : 助理指導員
當成為助理指導員之後,會開始負責部分指導的工作,也會進行部分課程準備,例如架設,課前準備等。助理指導員是ZA相當核心的指導員階段,這一個階段,不僅僅需要將專業技術達到指導員水準,也必須培養課程規劃、行政管理、進階風險管理、救援等能力。
![]() |
助理指導員登山課授課中 |
- 攀岩:單繩距攀岩指導員認證
- 溪谷:溪谷探險指導員認證
- 登山:登山指導員認證
而在三個認證的前要求中,都包含9天80小時的野外急救員認證。另一方面,就是野外經歷的部分,要晉升指導員必須要至少40週的野外週,也就是280天的野外經歷。事實上,在這個階段,野外經歷應該是最簡單的一部分,因為要完成上述的專業認證,大該都需要這麼長的野外經歷。在完成基本資歷後,會經過幾次的面談後,進入指導員會議討論,之後就成為正式的指導員。
第四階段 : 指導員
對我們來說,訓練和更新技術是需要持續進行的。因此在指導員階段,還是有很多訓練需要持續訓練。除了進階訓練以外,指導員階段就必須負責教學準備,及課程準備。而在ZA還需要做戶外相關的基本研究分析。最後,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帶領探險行程,由於指導員已經具有獨立帶領隊伍的能力,因此除了課程外,也會進行更高階的探險行程。
下面是我們指導員系統的總表:
ZA 指導員分級 | 各級指導員需求 |
Apprentice Instructor
(見習指導員) | 無痕山林種子教師 |
有效期間之 WFA+CPR | |
基礎登山課程 | |
70天野外日 | |
見習指導員審查 | |
Assistant Instructor
(助理指導員) | 完成進階技術 |
有效期間之 WFA+CPR | |
140天野外日 | |
見習指導員 晉升 助理指導員 審查 | |
Instructor
(指導員) | 專項指導員認證 (SPI/CI/TMI) |
有效期間之 WFR+CPR | |
280天野外日 | |
助理指導員 晉升 指導員 審查 |
希望經由這樣的分享,不但能讓大家更了解我們的指導員外,也能更進一步讓大家有系統訓練的參考。

結語:訓練無王者之路!
要達到專業的戶外指導員程度,很重要的核心就是目標訂定,只有個人經驗是無法達到專業要求的,必須要搭配訓練計畫以及系統性的訓練,才能達到專業的要求,這不僅僅是工作上的要求,也是對自我能力的檢視與認同,希望台灣能有有更多的專業指導員產生,讓更多的朋友能一起探索台灣戶外之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