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戶外裝備系列] 如何選擇屬於你的燈?

照明是戶外活動的基礎裝備之一,目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照明裝置,從事戶外活動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擇?這裡提供一些我個人的心得,希望給大家做參考。






亮度

很多朋友喜歡高亮度的燈,目前市面上的頭燈或戶外手電筒從14流明到500流明以上不等,這裡跟各位做的活動有強相關,以登山為例,如果是在一般的大眾路線,我們需要的亮度會在50流明以下,但若從是水下活動,例如潛水,溯溪(水下地形檢查、尋物),必須使用高亮度的燈源,一般來說中心亮度需大於100流明或更高,而陸上的越野跑步或是救援,也都需要高亮度的燈源,但一般登山、露營或備用燈,用途主要是營地活動及少量的夜間行進,可以選擇非高亮度較輕量的燈源。


夜間使用頭燈上課情形


頭燈或是手電筒?

一般來說,我們會建議使用頭燈,因為可以空出雙手,不過若要達到高防水性,一般來說手電筒的形式大多比較好,但科技不斷進步,這個部分應該只是目前的狀況。另一方面,手電筒也可以結合在不同的裝置上,例如自行車,蛙鏡等。


高防水性手電筒

電池種類

一般常用的是一次性的電池和充電電池?其實現在還有第三種,就是內建鋰電池的頭燈。一般來說,使用一次性電池的電量都會比較高,使用時間動輒超過100小時,但充電式的頭燈,使用時間一般說會較低,大概會在80小時以內。但當我們認真計算使用時間,如果沒有刻意走夜路,在黃昏時就煮飯,會用到燈的時候就是睡前和起床上廁所,每日總使用時間小於一個小時,因此50小時的電量,可以用上一個月!所以我現在都是用內建鋰電池的頭燈,最長時間可用42小時,高亮度模式下6小時,用了一年多,從來沒有用到沒電過!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買電池,不用擔心電剩多少,反正每次都充滿,重點是省錢也環保。
但還是有朋友擔心沒電的情形,因此現在有可充電式的頭燈也可以換成一般電池。而目前充電式的頭燈也可以使用USB充電,非常多的選擇。另外有一種緊急備用燈,是採用鈕扣電池,沒有電池漏液的問題,可以常時間備用。


Petzl e-lite 緊急備用燈


光分佈

這是大家比較容易會忽略的部分,一般的頭燈依據使用的不同,會有集光和散光兩種分佈,集光的狀況,中心亮度較高,但照明範圍較窄,大多用於需要特別看清路況或搜尋的情況,或是在水中的情形。主要的優勢是亮度高,但是如果一般活動時,高亮度反而會造成他人的不舒服,過度集中的光線對眼睛也是不太好,因此,一般活動使用時,會建議調成低亮度的散光模式,也可達到電電量消耗的目的。集光或散光一般有兩種切換方式,一種是採用變焦的方式,比較常見於手電筒,缺點是散光效果沒有很好。直接切換模式,頭燈比較常用。也有採用外掛散光片的方式。


夜間使用要避免直接照到他人眼睛


使用模式

基本的使用模式包含亮度調整、集散光切換、超高亮度模式(Boost Mode)、閃光模式。使用模式的最佳化可以使得電量消耗達到最低,不過就如同汽車一樣,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找到最佳的換檔時間,因此有自動排檔車的產生。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頭燈,因此戶外裝備大廠Petzl就推出了「自動切換」的頭燈,會自動感應環境亮度,來決定採用何種模式,當然高科技價錢也是不低。這裡要強調的是閃光模式,這個模式通常時用時間是最長的,這是在求救時會用到的,不過我平常在路跑時也會用,是提醒來車的好工具。


Black Diamond 充電式越野路跑用頭燈


環境耐受度

也就是大家常見的IPXX, 第一個數字代表防塵性,第二個是防水性。如果是水下使用防水級數要到8,但水中的耐受情況,就要看各家廠牌的註明而定,ㄧ般的登山使用,防水建議在5以上,在雨中使用也不用擔心,但除非是ㄧ開始就要在水裏使用,大家在放背包內還是要注意防水。


高防水頭燈


操作性

當在冬季或是潛水時,必須考慮容易操作性,一般會採用按鈕的方式,這一部分跟性能沒有很大關係,不過不好操作的話,真的很惱人!


裝備總是少一個燈!

牌子很重要!

這裡並不是要叫大家買名牌貨,但由於目前的LED燈具大多是晶片損壞,而這一部份並不是外觀看的出來的,一般來說,比較大的廠牌,會做完整的測試,長期使用的損壞機率,相對來說低很多,因此選擇信譽較好的廠牌,會比買便宜的產品來的重要。


電池是頭燈的頭號殺手!

燈具使用小提醒:使用後電池一定要取出,這是最常見的損壞原因!